登录注册
主题 : 中国汇改下一步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楼主  发表于: 2014-02-11   

中国汇改下一步


2014年02月11日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者 张斌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案和影响
现行汇率形成机制弊端重重,需要进一步改革,而留下的改革备选方案无外乎以下四种:官方主导下的人民币渐进贬值;人民币重新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人民币汇率宽幅区间波动。
首先,官方主导下的人民币渐进贬值不可行。官方无法明确知道合理、均衡汇率水平的位置,特别是中国还要进一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背景下,就更难以主观判定均衡汇率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官方主导人民币渐进贬值,可能会带来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在操作层面上,这个方案不仅很难实施,而且有巨大风险。一旦人民币从单边升值转为单边贬值,可能会引发大量资本外逃,外汇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将面临巨大压力,后果严重程度不得而知。
其次,人民币重新钉住美元不可行。给定中国快速变化的经济基本面和即将要推出的各个领域的改革,汇率应该相应做出调整与之匹配。选择重新钉住美元,所有的汇率调整压力都从汇率转到国内利率和通货膨胀,货币当局稳定宏观经济的政策工具都会被捆上手脚,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丧失了汇率价格杠杆的指引。保住了汇率稳定,丧失了宏观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所失远大于所得。
第三,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不可行。从内部看,中国目前的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很小的冲击就能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从外部看,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严重缺乏公共规则,大国经济政策的外溢性非常突出而且没有补偿措施。这种背景下,如果采取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体制,汇率会面临异常频繁的剧烈波动,严重不利于实体经济。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宽幅区间波动是进一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唯一可行出路。具体做法是货币当局管理人民币篮子货币汇率波动的上限和下限,剩下来的汇率变化交给市场决定。
未来改革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继续保持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上下1%的波动幅度;二是明确宣布人民币对篮子货币汇率年度波幅不超过7.5%;三是当且仅当人民币对篮子货币汇率突破年波幅7.5%的时候,央行才通过明确的量价配合的方式干预外汇市场,除此以外,人民币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自发决定。
与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相比,这个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从常态现象变为例外现象,人民币/美元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主导,政府的作用在于防止汇率过度波动。
选择人民币对篮子货币汇率上下7.5%的年度波幅,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波幅太小,给市场留下的空间太小,不能真正发挥市场供求的决定性力量。第二,波幅太大,往往意味着汇率超调,对实体经济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第三,曾多次经历人民币对篮子汇率年升值超过7.5%的冲击(2008、2009、2010、2012、2013等年份中的共计16个月的年累计升值超过7.5%),影响可控。
设定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宽幅波动的汇率形成机制并不意味着升值。上述7.5%的年波幅,并不必然带来人民币对篮子货币大幅升值。基于不同的基期选择,人民币对篮子货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可控。2013年以来,人民币对篮子货币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超过7%,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小幅升值或者不升值,但不妨碍引入新的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对篮子货币宽幅波动的汇率形成机制,能最大程度地落实此前提出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目标。2005年7月以来的实践表明,官方定价、人民币对美元稳中有升两大事实特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虽然帮助人民币贴近了均衡汇率,但还远不足以实现此前提出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目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等几项关键目标都没有落到实处。通过引入人民币对篮子货币宽幅波动的汇率形成机制,不仅能更多发挥了市场供求力量,而且有利于稳定篮子汇率,进而起到了优化经济结构、为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诸多金融市场化改革松绑的目的。综合来看,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成本低、收益高的改革,而且符合国际公认的改革优先次序,应优先推进。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