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制止金融“休克”----钮文新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楼主  发表于: 2014-05-19   

制止金融“休克”----钮文新

中国金融正在走向休克吗?我的回答是:至少已经出现苗头,而且正在越演越烈。所谓金融休克指的是金融无力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我认为,这是中国当下最为重大的经济风险,必须立即制止。
对中国而言,金融休克是实体企业与金融服务长期恶性循环的结果,而这一恶性循环又是中国长期执行错误货币政策的必然结果。周小川在最近的讲话当中承认: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国际收支平衡是我们一个非常难对付的要点。我们要花很多精力观察和研究这个事情。这里也有很多政策是依此来筹划的。
依据国际收支平衡去筹划货币政策,实际已经让中国经济付出巨大代价。我们应当知道,用货币政策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无非是以紧缩货币政策推动人民币不断升值;但长期紧缩货币的结果是中国企业发展、中国经济内需长期受到严厉的压抑。长此以往,金融结构严重扭曲。
第一,大量实业资本放弃实业变成热钱,变成金融投机资本,这些热钱要么推高房价,炒高一切可以炒作的商品价格,而且国内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逃往境外;
第二,国内利率高企吸引境外热钱到中国套利,并大幅推高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推高中国房地产价格。为什么热钱不进股市?因为股市是以实体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市场,在利率高企、货币紧缩、实体经济每况愈下的前提下,资本怎会流向股市?
第三,不断提高法定存准和商业银行越来越多购汇(汇改)——两者相加形成的货币锁长放短,迫使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需求日益加大,推高货币市场收益,从而使大量资金从资本市场流入货币市场,尤其是余额宝的金融方式瞬间放大了金融扭曲的程度;
第四,上述三大因素相加,股市失血、债市下跌、包括存款、贷款在内的所有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实体经济生存越发艰难,风险加大,并使资本进一步放弃实业,而银行为了覆盖实业风险,进一步推高利率。
上述四大因素不是推理,而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在这种恶性循环的环境当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必然是越强调越失调;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越强调去杠杆,杠杆率越高。
现在已经达到极致,而极致的表象就是金融休克”——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在恶性循环中已经双双休克。先说债务融资休克。目前,中国企业、地方政府、银行杠杆率等指标均以显示:中国债务率无以附加,利率无以附加,债务融资进一步扩张的条件近乎为零,推动中国经济的债务动力休克。再看股权融资休克。原材料、财务、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上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每况愈下,股市下跌不止,股权融资无法获得市场的支持。
实际上,整个休克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重要的恶性循环——上市公司债务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其所对应的股权融资风险溢价越高,股价就会越跌;反过来,股价越跌,股权资本风险溢价越高,上市公司对负债的依赖越严重,债务率恶化程度越快,债务资本的风险溢价(利率)也会越高——如此恶性循环。最近,商务部研究院企业评级与认证中心按照Themis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原理,对中国所有非金融上市公司”2013年的财务安全状况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程度下滑加速,并创出6年以来的新低。
毫无疑问,经济只有股权和债务两条融资通道。当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发生上述恶性循环,我们是不是还能找到第三条融资渠道?当然没有。这就是所谓的金融休克,既融资通道全部关闭。
金融休克必然导致需求休克,而需求休克将导致一切供给无效。现在,一种极端供给学派认为:中国不怕货币紧缩,只要改革,就可以使中国经济焕发生机。对此,我坚决反对。因为,改革无非是要焕发民营资本活力,强化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但如果金融休克,那不用说民营资本,一切资本活力都不可被焕发,反而是压抑。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沙发  发表于: 2014-05-19   
许维鸿

中国A股已经算是“植物人”吧,毕竟还能喘气,但是主要“器官”机能丧失严重,已经对财富流失的“疼痛”逐渐麻木,动不动打几针强心剂,导演个僵尸复活啥的闹剧。多层次资本市场虽然是良药苦口,主治大夫却嫌影响红包收入,装聋作哑不执行。。。。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