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用户名
Email
密 码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找回密码
高级
我的快捷通道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下拉
注册
用户名
Email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green
■orange
■wind
■red
■purple
金荔 400056
休闲论坛
400013港岳
荐股擂台
综合信息
汇集 400029
隐藏
快速浏览
三板综合论坛
综合信息
维权信息
政策法规
学术研讨
老三板研究中心
第二板块
高手论市
荐股擂台
特区版块
挚友书斋
新三板/区域市场
两网历史遗留问题个股论坛
834019 大自然
400002长白
400005海国实
400006京中兴
400007华凯
400009广建
400010鹫峰
400013港岳
主板退市个股论坛
水仙A/水仙B 400008/420008
中浩A/中浩B 400011/420011
粤金曼 400012
金田A/金田B 400016/420016
国嘉 400017
银化 400018
九州 400019
五环 400020
华夏(鞍一工) 400021
海洋 400022
南洋 400023
宏业 400025
中侨 400026
生态 400027
金马(鑫光) 400028
汇集 400029
北科 400030
鞍合成 400031
石化A/石化B 400032/420032
斯达 400033
比特 400035
天创(环保) 400036
达尔曼 400037
汇绿 400038
华圣 400039
中川 400040
数码 400041
信联 400042
长兴 400043
哈慈 400044
猴王 400045
大菲 400046
龙科 400048
花雕 400049
龙涤 400050
精密 400051
龙昌 400052
佳纸 400053
托普 400054
国瓷 400055
金荔 400056
联谊 400057
创智 400059
高能 400060
长油 400061
二重 400062
国恒 400064
大洋B/本实B/武锅B 420047/420058/420063
休闲论坛
休闲娱乐
你顶我顶大家顶!
证券软件
电脑软件
»
长油 400061
»
三板现状 坑死老三板股民了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帖
主题 : 三板现状 坑死老三板股民了
使用道具┊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秦皇庶民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7656
精华:
1
发帖:
559
在线时间: 5794(时)
注册时间:
2007-09-02
最后登录:
2019-02-22
楼主
发表于: 2014-07-21
倒序阅读
┊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三板现状 坑死老三板股民了
自联谊退市后 再也没有来三板交易了 恐怕长油也是这样,不知有关部门有何权威
权威只体现退了以后就是不让出来
十多年一个回不来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三版记者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4833
精华:
3
发帖:
1749
在线时间: 1191(时)
注册时间:
2008-09-22
最后登录:
2020-03-18
沙发
发表于: 2014-07-21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巨亏公司死不退市背后
2009年06月03日10:19 北京商报
商报记者陈洁/文王晓莹/制图
截至2009年6月2日,A股市场已有133只公司戴上了“ST”的帽子,占据A股整个上市公司数目近1/10。其中因最后三年连续亏损而面临暂停上市的公司大约有10家。
随着退市艰难成为A股的常态,A股已成为众多垃圾股的集中营。
据本报统计,A股有多个巨亏公司死不退市,这其中有每股净资产为-21.24元的**ST宏盛,有上市12年亏损超过160亿元的ST东航,还有上市一年半就成为ST公司的ST钛白……
看到它们的业绩表现,投资者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垃圾公司还不退市?难道仅是退市规定过于宽松那么简单吗?如果IPO融资功能是股市必须具备的,那么让垃圾公司退市是否也应是一个优质市场所必须的?
巨亏公司死不退市
*ST宏盛:每股净资产-21.24元
一家公司已没有资产,那它肯定不值得投资。那么一家公司每股净资产达到-21.24元呢?还有投资者愿意给完股价的价格后继续倒贴21.24元吗?
A股就有这样的公司——*ST宏盛。投资者需要花费3.83元的股价购买这家商业链条完全断裂、惟一有效可变现资产被查封、业务停顿的公司,同时每一股的背后还意味着有21.24元欠款的空额无处填补。
其实糟糕的还不止这些。围绕在*ST宏盛周围的是控制人涉嫌掏空公司后被捕和仍看不到希望的重组——重组则必然有一方需填补每股21.24元的巨额亏损。而目前这一亏损仍在扩大,因为*ST宏盛预计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
更令人惊心的是,当登上*ST宏盛的股吧时,诸如“3块钱,这么小的盘,难得氨、“时间已经不多了,随时大涨”、“这股票好在哪里?就是盘子小,好重组”的乐观发言屡见不鲜,更有投资者对*ST宏盛每股亏损排名A股第一发表意见:“呵呵,这年头第一就是宝贝,不管它是正数还是倒数,都是稀缺资源。”
ST东航:上市12年亏损超160亿
按理说,这样一家处垄断地位的大型国企,怎么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每股净资产-2.37元,上市12年亏损超过160亿元。
但ST东航真的沦落了。刚上市的时候,东航仍能够连续盈利,但这一情况在2003年大亏8.26亿元后开始改变。2003年之后,ST东航开始陷入一年巨亏两年微利的循环中,并向后来者演示了如何才能不退市:大亏没关系,只要亏完后下一年保持微利就行。
东航2008年的年报让投资者很无奈,ST东航由于衍生品等原因,造成全年亏损达到139.28亿元,净资产成为负数。然后就是定向增发注资,流通股东持股比例被摊保截至昨日,ST东航的股价为5.31元。
“东航肯定不会退市的,它是大国企,又是航空公司,国家哪能让它退市埃”这位投资者的想法代表了东航投资者的看法,当记者昨日18时登录ST东航的股吧时,首页的百个帖子里,没有一个帖子是讨论东方航空亏损的,更别说退市了。
ST钛白:上市一年半即被ST
ST钛白的“ST”之路来得意料之外又理所当然。意料之外是,中核钛白2007年8月3日登陆A股,上市仅一年半。且作为上市前连续三年盈利累计超过1亿元的中小板公司,中核钛白上市时的股价被爆炒,曾较发行价上涨500%以上,可以说集万般宠爱于一身。
登陆A股首份年报2007年年报,中核钛白扣除非经营性净利润已亏损1865.26万元。2008年公司的业绩进一步亏损2.57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565.58%。与此同时,中核钛白还表示,今年上半年将亏损7300万-7500万元。且公司宣称流动资金不足,成本与售价倒挂,今年以来生产线持续停产,盈利也无从谈起了。
“上市就亏损,保荐人干什么去了?”民族证券分析师刘佳章表示,“上市后不能产生利润,为什么要上市,难道只是为了圈钱吗?”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惟一能知道的是ST钛白的第三大股东在去年第三季度大抛中核钛白2642万股股份,套现过亿元。截至昨日,ST钛白的股价收于7.55元,在A股各家公司的股价中排名中游。
**ST张铜:两年半混成负资产
尽管连续亏损,ST钛白截至今年一季度的每股净资产还剩下2元,好歹没让投资者掏钱买债务。但上市仅两年半的*ST张铜则已混成负资产。
*ST张铜2006年10月25日登陆A股,算是赶上了股市的好时候,股价曾一度达到30元以上。但是公司2007年每股盈利-0.45元,2008年每股盈利-0.37元,今年一季度继续每股亏损0.09元——截至今年一季度,*ST张铜的每股净资产已达-0.26元。
伴随*ST张铜的还有深交所的谴责和接二连三的债务纠纷与诉讼,更有高管的减持。其中,前总经理郭照相就套现超过2000万元。
尽管目前*ST张铜的重组方案已公布,但定向增发的价格仅为1.78元,远低于*ST张铜目前超过6元的股价。*ST张铜“置入钢铁类资产”的重组方案也令人担忧:今年钢铁全行业亏损似乎难以避免,此时此刻置入钢铁类资产是否能够真正帮助*ST张铜,现在还是个悬疑。
不管怎样,市场对于*ST张铜的重组仍充满期待,去年11月到今年2月间,*ST张铜走出超过20个涨停。
*ST宝硕:巨盈到巨亏的游戏
2008年前三个季度,A股出现一个怪现象,每股盈利最高的是一家ST公司*ST宝硕,每股盈利超过4元,同时*ST宝硕的股价也颇低,最低只有2.10元,最高也不过8.15元。
然而没有资金真的将这只股票当成长期投资,因为*ST宝硕的盈利绝大部分来自债务重组的收益,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匮乏,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所谓债务重组的收益,是指公司身负巨债,此时如果发生债权人免除了一部分债务,那么这部分免除的债务就计入公司当年的盈利了。
最终,*ST宝硕得以免除大量债务,2008年三季度盈利19.12亿元,但因公司仍还不了剩下的债务,债务重组没有进展,*ST宝硕2008年年报显露出公司的真实业绩:亏损7.18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每股净资产-5.88元,随时可能破产。
*ST宝硕算是一个债务重组尚未成功的例子,在此之前,已有多只类似*ST宝硕的公司依靠债务重组逃过退市一劫。事实上,连续亏损——ST——债务财务重组——脱离退市风险股价暴涨——继续亏损已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的“赖市”模式。
当然,无论是*ST宏盛、ST东航、ST钛白还是*ST张铜,它们的表现不是个别现象,比如仍在上市的ST科舰*ST盛润A每股净资产也都亏损超过5元,总资产亏损在10亿元之上,如果不是上市公司恐怕早就破产了。
*ST中辽:暂停上市五年仍不退市
除了退市,A股还有一个奇特的种族:暂停上市。它们是连续三年亏损,也确实不能在A股进行交易了,但投资者感觉它们会随时杀回来,因为你可以在股票软件中查到它们,它们也并不叫“中止上市”,而是叫做“暂停上市”。
*ST中辽就是如此,几经周折,停牌5年的*ST中辽变身“万方地产”,将于今年6月5日登陆A股,是名副其实的“不死鸟”。对于从2004年就一直持有*ST中辽的投资者而言,似乎一个令人兴奋的节日就要开始了,因为市场经常用暴涨迎接这些连续停牌的股票,比如停牌3年的ST国中,今年4月17日复牌首日暴涨1004%。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和*ST中辽一样亏损三年暂停上市,且寻找重组方等待上市的公司不在少数,比如*ST商务停牌两年,今年5月7日还发布公告表示,目前正在与拟重组方就重组相关事宜磋商。
“在我印象中,A股没有明确规定停牌多久就必须退市,且即使退市上三板都能够回来,现在不少三板的公司业绩已经很差,但是因为投资者赌能够重新回A股,所以仍交投活跃。”私募基金经理吴国平表示。
死不退市背后成因
不退市能达到“三赢”?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绩差公司不退市,不利于资源优化,不利于A股市场的良性发展。但“死了都要在市”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究竟是什么助长了巨亏公司“该退不退”?
这些死不退市的公司,目前看来似乎是三赢。股民绝不希望自己买的股票不能在A股交易,管理层要稳定市场,公司则希望继续上市,方便再融资和减持。然而,这对投资者而言真的是赢吗?对A股市场而言呢?
“一个上市公司,一年挂牌交易的费用就几十万上百万,还有年费、聘请上市公司做审计等等。这些钱从哪里来?”刘佳章表示,“从亏损的上市公司里面来吗?还不是都由投资者承担?”
目前A股有一个现象,业绩越不好的公司,大小非和管理层减持越汹涌,还有不少业绩糟糕的上市公司拼命减持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这里面有不少是明知道公司不好从而赚一笔是一笔的,也有为了维持公司股价而套现的。这些套出去的钱是凭空而来的吗?不是,肯定有投资者接棒,也肯定有投资者从这些股票中亏损。
另一个问题是,ST股是内幕消息尤其是重组消息的温床,几乎没有哪家ST的上市公司没有被传过重组,因为退市很难,ST公司几乎都有重组的机会,也就造成一批内幕交易的获利者,从全局来看,这些因素并不利于A股市场的稳定。
最重要的是,绩差公司不退市,不利于资源的优化。“只要是公司,就一定有一部分是业绩好的,也有一部分会被逐步淘汰,上市公司也是如此。但现在这些上市公司不能退市,大家都养着它,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一个好的资本市场,就应该让最好的公司上市,不好的公司退市。”刘佳章表示。
退市难缘于制度缺陷?
“这些巨亏的公司死不退市,主要原因是A股的退市制度过于保护上市公司,A股市场成立以来,退市的上市公司很少,很多连续亏损几年的公司退市重组之后又回来了。”信达证券分析师吴国威表示。
他表示,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亏损三年仍然不退市,还可以停牌等着第四年。还有不少上市公司索性就停牌两三年,等盈利了再通过审批重回A股。“上市公司变成ST公司不容易,但是摘掉ST的帽子不难。即使连续亏损三年,一次性扭亏就可以恢复上市,这些规定明显过于宽松,需要进行改革。”
刘佳章表示,制度是出现目前问题的主要原因。“连续几年亏损才会被ST,ST了进行财务重组,1分钱盈利也能够保壳,或者干脆进行报表技术调整,让原来的亏损变成微利。”
结果,A股市场20年来,真正退市的公司少之又少。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上市公司退市,哪怕它们实际上都负债累累,换成不上市的公司,它们早就破产了。
事实上,管理层已意识到这一问题。证监会投资者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崔伟昨日表示,有数据表明,即使是美国纳斯达克这样成熟的市场,其成功也是建立在1万家企业退市的基础上,比纳斯达克目前上市的公司数目还多。因此,创业板的退市将与主板不同,并不存在从ST转三板,然后再重组的过程;创业板市场是直接退市,没有机会再重组。
地方“保壳”成退市阻力
另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千方百计不愿意让地方的上市公司退市。
“地方政府不愿意地方的上市公司退市,这是正常的,因为上市公司的壳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中信建投分析师刘杨表示,“各地方政府也运用各种手段,强势点的就注资保壳,有的就等到实在不行时再包装包装重组保壳。”
我国目前仍然是审批上市制度,这造成公司上市较为艰难,一定程度上使上市公司成为香饽饽,各地政府“极力保全”的做法可以理解。
“退市是有不少阻力的,其中最重要的阻力多是地方政府。”刘佳章表示,“地方政府希望保壳有很多借口,最简单的就是拖。因为规则对这些重大事项有半年的宽限期,上市公司可以先停牌,说有重组消息,停三五个月,恢复上市几天,然后再停牌,然后说重组有进展……理论上,上市公司可以无限拖下去。”
银行妥协助长“该退不退”?
对于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而言,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一般会申请破产重组,此时它们的债权人——大部分为各地方的银行,经常会减免这些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债务,给上市公司带来债务收益,同时减轻包袱上阵重组。
银行当然想拿回自己的贷款,这些公司因此与银行诉讼不断,由于公司连年亏损,银行想拿回全部贷款不太可能,只好与这些欠债不还的公司商讨。于是公司这边说“你减免我们的债务,我们重组后才能还一部分钱”,为了拿回那“一部分钱”,银行被迫妥协,减免这些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债务,给上市公司带来债务收益,使其减轻包袱上阵重组。公司重组后,银行可以收回部分贷款,而“该退不退”的公司也得以继续赖着不走。可以说,银行的被迫妥协客观上助长了这些“老赖”公司继续赖在A股市常
记者手记
投资者教育很必要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个问题也很重要,就是投资者的教育。几位分析人士都提到,对于投资者的教育非常必要,如果投资者都不去购买这些垃圾股,让它跌到几毛钱甚至几分钱,也没有人交易它们,那么这些公司就相当于退市。
比如香港市场,就有一大批几分钱几角钱的仙股,这些股票平日的交投非常不活跃,几乎没有投资者去购买它们,炒作这些垃圾股的几乎都是投机基金。
现在,要求A股的投资者也做到这一点实在很难。在这些垃圾股的股吧中充斥着投资者对垃圾股重组、爆炒的希望,分析人士称这些为“不应该有的希望”。
而昨日,在没有任何利好消息的情况下,*ST宝硕在收盘时,被超过2万手在涨停价格上的买盘封死涨停。股吧中更是一片欢腾之声,有人认为“明天起10个涨停逃也逃不掉”,有人认为“股价将涨得离谱,让你看不透”,各种重组消息满天飞。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三版记者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4833
精华:
3
发帖:
1749
在线时间: 1191(时)
注册时间:
2008-09-22
最后登录:
2020-03-18
板凳
发表于: 2014-07-21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停而不退”有不少,其中的川仪股份总共亏损了四年,(" 凡是连续3年亏损的公司,直接退市到三板,不设宽限期。" )怎么在老三板不见其身影?现在准备重上主板了。(并不是反对其重新上市,而是应按党的政策: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原则对待老三板。)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0909
离线
级别: 特级荣誉会员
UID:
39
精华:
37
发帖:
13290
在线时间: 6325(时)
注册时间:
2006-12-05
最后登录:
2020-02-04
地板
发表于: 2014-07-21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退市==倾家荡产==死刑!
证券寻租利益链够黑够残忍!
xiaocaobeihei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长油 400061
描述
快速回复
限 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进入高级模式
加粗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插入链接
图片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