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登录
用户名
Email
密 码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找回密码
高级
我的快捷通道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下拉
注册
用户名
Email
安全问题
无安全问题
我爸爸的出生地
我妈妈的出生地
我的小学校名
我的中学校名
我最喜欢的运动
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最喜欢的颜色
自定义问题
您的答案
■green
■orange
■wind
■red
■purple
金荔 400056
休闲论坛
400013港岳
荐股擂台
综合信息
汇集 400029
隐藏
快速浏览
三板综合论坛
综合信息
维权信息
政策法规
学术研讨
老三板研究中心
第二板块
高手论市
荐股擂台
特区版块
挚友书斋
新三板/区域市场
两网历史遗留问题个股论坛
834019 大自然
400002长白
400005海国实
400006京中兴
400007华凯
400009广建
400010鹫峰
400013港岳
主板退市个股论坛
水仙A/水仙B 400008/420008
中浩A/中浩B 400011/420011
粤金曼 400012
金田A/金田B 400016/420016
国嘉 400017
银化 400018
九州 400019
五环 400020
华夏(鞍一工) 400021
海洋 400022
南洋 400023
宏业 400025
中侨 400026
生态 400027
金马(鑫光) 400028
汇集 400029
北科 400030
鞍合成 400031
石化A/石化B 400032/420032
斯达 400033
比特 400035
天创(环保) 400036
达尔曼 400037
汇绿 400038
华圣 400039
中川 400040
数码 400041
信联 400042
长兴 400043
哈慈 400044
猴王 400045
大菲 400046
龙科 400048
花雕 400049
龙涤 400050
精密 400051
龙昌 400052
佳纸 400053
托普 400054
国瓷 400055
金荔 400056
联谊 400057
创智 400059
高能 400060
长油 400061
二重 400062
国恒 400064
大洋B/本实B/武锅B 420047/420058/420063
休闲论坛
休闲娱乐
你顶我顶大家顶!
证券软件
电脑软件
»
综合信息
»
媒体:国务院7月组织大督察除“政令不出中南海”之弊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 帖
主题 : 媒体:国务院7月组织大督察除“政令不出中南海”之弊
使用道具┊
复制链接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三版记者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4833
精华:
3
发帖:
1749
在线时间: 1191(时)
注册时间:
2008-09-22
最后登录:
2020-03-18
楼主
发表于: 2014-08-12
倒序阅读
┊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媒体:国务院7月组织大督察除“政令不出中南海”之弊
2014年08月12日 02:26
来源:新京报
督查工作进度安排
原标题:反腐背后的改革逻辑
■ 编者按
中央强力反腐之下,我们既看到老百姓的拍手称快,也有坊间流言,“许多地方官员都不干事了,也不敢干事了”,因为不敢寻租,没有干事的动力;也因为反腐严厉,积极干事意味着更多出错概率。
国务院7月组织了那场规模空前的大督察,目的即包括破除“政令不出中南海”之弊,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强力督察背后,说明官员不作为已成为一种现象。积弊多深?
在中国当下政府部门对资源配置拥有巨大权威的经济模式中,地方官员的消极会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林卿颖是参与国务院督察组的少数媒体人之一,近距离观察了当下强力反腐环境中政府部门真实的运作状态。同时,经济学家陆铭和合作者曾完成了一项《反腐败、市场建设与经济增长》学术研究,论文刊发于《经济学》(季刊)杂志。
新京报特约林卿颖撰写跟随国务院督察组的所见所感;并专访陆铭教授,就上述话题展开辨析。
十八大以来,中央“拍蝇打虎”式反腐日趋苛严。
高压反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据统计,一年来在中纪委网站“案-件-查-处”一栏公布的落马官员,即有547人,包括1名前政治局常委、2名副国级官员和37名省部级官员,平均每个月近50人。
但反腐也有代价和成本。有国际金融机构测算认为反腐可能拉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0.6至1.5个百分点,这同时引发国内一些专家对经济稳增长的担忧。如湘鄂情等高端餐饮业,自八项规定实施后,即遭遇断崖式下跌。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一些观点将保增长和强反腐割裂看待,似乎非此即彼,陷入两难。人们关心,高压反腐是否持续?反腐是否有最优路径可循?
检视强反腐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可以看到,当下的反腐巨浪背后兼具改革逻辑,反腐和经济增长并不矛盾。反腐和改革,其归宿终将并轨一处,那就是建立可持续经济增长生态。
中央大督察:摸底施政现状
十八大以来,中央派出了208个巡视组,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214个地区和单位进行了巡视。一大批“老虎”“苍蝇”被打落马下。
与此同时,国务院也派出督察组,在巡视组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力求解决问题之策。
7月份的国务院大督察,抽调了100余人,成立8个小组,分赴27个中央部委及16个地方省市。笔者参与其中。督察组所到之处,直面问题,务实高效,部委组每天只能搬两张凳子在会议室打个盹,地方组则经常开会到凌晨。
接受督察的部委和省市要求先深入开展自查,形成自查报告递交督察组。督察组在审阅自查报告的基础上,进驻实地督察。
实地督察一般流程包括听取主要负责人汇报、召开座谈会、审阅文件资料。
广泛的督察事实上成为一次对施政现状的全面摸底。在召开座谈会之外,督察组还采取问卷调查、约谈,暗-访形式深入调查;地方省市督察组则深入到县、乡机关、企业、高校、公共服务机构,甚至施工工地进行实地调查。
在督察国家发改委时,参与工作汇报和问询的发改委官员近百人,包括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内,仅司局及以上级别官员便达50人。
因督察工作涉事之深,每日督察结束后内部总结会上,督察组成员都能直接开列受督部委省市的“问题”。这些问题以涉及未来的改革方向为着眼点,标本兼顾。
以督察“磕”放权
如果以“成本”视角分析反腐与经济增长,在公权力市场中,“审批”可看作最重要的商品,也是各部门的“命根”。新一届政府甫一成立,即以削减行政审批作为改革抓手。
笔者见识了中编办和国务院审改办工作作风,面对各部门的“命根”,可谓毫不含糊,一项项磕除。
7月5日,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即接受了中编办的约谈,探讨审批事项削减空间。
住建部23项行政审批事项,可分为三类:“管企业”、“管人”和“管其他”。“管企业”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核定等;“管人”即建筑师资格认定等;“管其他”则包括部分城市规划审批等。
中编办认为,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审批国际上都由协会干,住建部可以考虑将这部分职能剥离出去,腾出手来“强化城市规划等的管理”。住建部则担心取消后容易滋生弄虚作假,影响市场环境。
但面对改革大势,一周后,住建部决定,对涉及8项人员资格的审批事项将“全部取消”。
反腐的“成本”
根据中纪委公布的信息,截至今年二季度,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数47150例,处理61703人。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包括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收送节礼等。
反腐的“成本”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如上述“问题”中涉及的奢侈品行业、房地产业、高端餐饮业、旅游业等。二是官员不作为或消极作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些成本,也正是部分研究者担心“损害经济”的缘由。
本次规模空前的国务院大督察,其背景就是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破除“政令不出中南海”之弊。这项极为明确的督察目标背后,说明官员不作为已成为一种现象。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一定条件下,腐败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尤其在国有制主导下的经济体中。这就是所谓“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
但应该看到,从更长期的经济发展视角衡量,腐败无疑带来巨大的社会损失,包括资源错配、社会福利损失、信用成本增加等。腐败对经济发展危害的研究汗牛充栋。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认为,腐败不但会吞噬改革的成果,而且将瓦解公众对改革的支持,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成为终结改革的致-命-杀-手。
“中国面临腐败和改革赛跑的挑战”,周其仁说。
反腐与改革并辔推进
综合国内外多家机构研究预测,中国经济很难回到增速8%的快车道。当前中国, 经济增长趋缓的“新常态”成为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将反腐和改革一并纳入中国当前面临的“新常态”现实,可以看到,反腐与改革并辔推进,成为新治理策略核心内容。
如果孤立起来看所谓反腐,容易放大高压反腐的负面效应。但观察席卷全国的“督察”行动及前后多项举措,可以看到高压反腐背后中央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
目前,行政审批、财税预算、政府采购、司法制度、国资国企等体制机制改革多点开花,与反腐并辔推进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已成势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要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指出:反腐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反腐背后的制度建设诉求,已为最高执政者明确宣示。复旦大学教授陆铭的研究结论认为,对于政府来说, 更为根本的反腐败措施是建设市场,只有最大限度地完善市场,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腐败活动的根源——政府的特权。
陆铭的研究模型证实,当资本积累(社会的产出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合理规划反腐路径,加大反腐力度,可以实现在反腐败的过程中经济的持续增长。
无论反腐还是改革,其出发点和归宿并轨一处,那就是建立法治制度保障下的可持续经济增长生态。
而
依法治国,正是10月份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讨论的核心内容
。以如此鲜明的主题巩固反腐成果,护航经济增长,公众拭目以待。
□新京报特约撰稿林卿颖
[ 此帖被三版记者在2014-08-12 12:15重新编辑 ]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qwe987123
离线
级别: 银牌会员
UID:
21700
精华:
35
发帖:
1879
在线时间: 1282(时)
注册时间:
2009-08-27
最后登录:
2016-11-14
沙发
发表于: 2014-08-12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这的确令人触目惊心,政令连中南海都出不了,还能谈得上政令畅通、政通人和吗?还能说是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吗?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究竟是谁之过?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三版记者
离线
级别: 荣誉会员
UID:
14833
精华:
3
发帖:
1749
在线时间: 1191(时)
注册时间:
2008-09-22
最后登录:
2020-03-18
板凳
发表于: 2014-08-13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3月19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工作时,要求各部委负责人,既要强化团队合作,又要各尽其责,真正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曾经有人说,官位级别的差距,其实更多图的是一个“面子”,一个“社会公认度”。“什么是‘公认度’?”李克强提高了声音,“给老百姓做事就是最大的‘公认度’!”
他在谈到棚户区改造时说:“你以为‘戳’几个大楼就是‘政绩’吗?让千家万户受惠才是真‘政绩’!”
回复
引用
举报
顶端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综合信息
描述
快速回复
限 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进入高级模式
加粗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插入链接
图片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