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依托洪湖资源优势 壮大水生蔬菜产业
三水股民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9872
精华: 48
发帖: 4242
在线时间: 12799(时)
注册时间: 2007-10-05
最后登录: 2020-10-15
楼主  发表于: 2016-01-10   

依托洪湖资源优势 壮大水生蔬菜产业



依托洪湖资源优势 壮大水生蔬菜产业
日期:2015年12月16日   来源:洪湖市蔬菜办   作者:19   浏览次数:32
   
    洪湖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和优良环境条件,是种植水生蔬菜的绝佳境地。近年来,我们把发展水生蔬菜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基地规模化、模式优良化、生产标准化、过程产业化、品种特色化、品牌效益化”的产业发展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以成为洪湖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2015年,全市拥有水生蔬菜面积20万亩,种植品种达11种,其中栽培面积15万亩(子莲2万亩、莲藕8万亩、藕带3万亩、茭白4千亩、菱角6千亩、其它1万亩),大湖野生5万亩,年总产量达30万吨,同比增长5.4%。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三大优势,夯实水生蔬菜产业基础
洪湖处北纬30度地球黄金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热冬冷,水源清洁,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生动植物腐殖质含量丰富,无重金属和“三废”污染,适宜水生蔬菜生长,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植经验丰富。洪湖人民以湖为业,常年与水生蔬菜打交道,在种苗选留、大田准备、水肥管理、病虫防治、产品采收、贮藏运输、综合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植莲种藕栽茭白的行家里手。(二)品牌特色突出。我市水生蔬菜的历史品牌有“新花”牌野藕,“蓝田”牌野莲汁、野藕汁、野菱汁。如今,拥有3个绿色食品(华贵公司“洪湖农家”泡藕带、宏业水产“莲子溪”泡藕带和莲都公司“鄂莲”鲜莲子),3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洪湖莲子”、“洪湖藕带”和“洪湖莲藕”),1个国家野莲原生境自然保护点。(三)加工企业*****。我市现有32家水生蔬菜加工企业和46家农民专业全作社,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德炎水产)、省级重点龙头企6家(湖北华贵、洪湖莲都、晨光实业、水乡特产、宏业水产、井力水产),还有1家水生蔬菜旅游型企业(洪湖华年)等,水生蔬菜企业数量和总生产规模均居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第一,这些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成为我市水生蔬菜产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主推四种模式,打造水生蔬菜产业链条
洪湖依托龙头企业和公司探索出了四个水生蔬菜新模式,打造了一条完整的水生蔬菜产业链条。(一)华贵模式。即“订单农业”模式。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自2012年以来,推行“订单农业”,网络农户1000多户,与农民签订每公斤12-13元的订单协议。订单模式,让公司有了原料保证,让农民有了种植信心。公司生产线不断延长,加工量不断增加,订单面积也从不足0.5万亩发展到2.5万亩,种植效益由每亩3000元增加到每亩7000多元。(二)莲都模式。即“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科技”模式。洪湖市莲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亿元水产合作社、盛荷莲子合作社为依托,成立了洪湖市水生蔬菜协会,在螺山、新堤、汊河、戴家场大沙湖等乡镇建了7万多亩的莲藕标准化生产基地,免费组织合作社成员和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了植莲种藕的科技含量,为农户增收30%以上。(三)晨光模式。即“鱼莲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洪湖市晨光实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多亩,率先办起了“鱼莲共生”示范基地,带动了全市3万亩“鱼类—水菜”生态种养,为单纯养鱼或单纯种植水生蔬菜的农户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农民亩平收入由2000元上升至4000多元。(四)华年模式。即水生蔬菜生态旅游模式,洪湖市华年生态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生态旅游企业,他们充分利用洪湖生态莲、菱、茭、芡等,为来洪湖旅游的游客提供集生态风景摄影、划船采莲摘菱、食生态水生蔬菜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打造的水生蔬菜生态文化旅游已成为洪湖旅游产业的一个新亮点,仅此一项可为洪湖增收近亿元。
三、坚持五化同步,提高水生蔬菜产业水平
五化同步是水生蔬菜产业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种植规模化。全市先后建有万全、汊河、黄家口万亩藕带原料生产基地,大沙湖万亩藕莲基地,乌林港北垸万亩子莲基地,新滩磁器湖千亩“鱼莲共生”基地等,形成了“百亩园、千亩村、万亩镇”的生产格局,如戴家场镇螺滩村、柴林村种植子莲达2000多亩,汊河镇沙咀村莲藕套养泥鳅成片面积1500亩,水生蔬菜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材料。(二)模式多元化。种养模式则由过去单一种植改为连作、轮作和套养等高效种养模式,有莲藕“一种三收”模式、“鱼—莲”共生、“早藕—晚稻”连作、“莲—稻”轮作。模式化栽培面积已达80%以上,经济效益比过去提高近50%,同时生态环境也大为改善。如乌林镇赤林村的“莲—鳖”模式亩纯收入高达6500多元。(三)生产标准化。水生蔬菜严格按“六统一”标准操作,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用肥用药、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销售。全市水生蔬菜栽种田块良种化达100%,莲子主要是太空莲、建莲和湘莲,莲藕主要是鄂莲系列,藕带主要是武植2号和白玉簪,茭白主要是鄂茭一、二号,菱角主要是水红菱等。(四)经营产业化。华贵、莲都、晨光等水生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一个企业带动力了一个产业的发展模式,运用先进的水生蔬菜保鲜技术,对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华年旅游公司的水生蔬菜生态旅游,创新了鄂西特色生态旅游模式。(五)投入多元化。资金的投入直接决定水生蔬菜产业的发展前景,我们已形成政府、农民和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机制,将大量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低产低湖田改造,新品种的引进,为水生蔬菜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把握六个重点,明确水生蔬菜发展方向
我市水生蔬菜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主要存在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品牌创建力度不大,农民增收的速度还不快等问题,我们将在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创建上狠下功夫,提高水生蔬菜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一)建设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利用我市湖河港汊等空闲水域及低产低效老化鱼塘,建设高标准的水生蔬菜生产基地。实现种养轮作和鱼莲共生,推行“藕稻”、“莲鳖”、“莲鳅”等综合种养模式,力争水生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二)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国家投资,开展洪湖水生蔬菜标准园创建;争取优质蔬菜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争取全国水生蔬菜战略联盟的综合示范项目;争取地方政府对水生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扶持。(三)调动农民种菜积极性。以科技为支撑,提高水生蔬菜产业发展科技含量,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模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同时,争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对洪湖水生蔬菜产业的技术支撑,保证农民多产菜、产好菜。(四)强化品牌建设效益。进一步整合“洪湖”品牌,加大对水生蔬菜产品的包装宣传推介力度,做好商标的申报注册工作。瞄准市场大打“绿色牌”、“有机牌”、“安全牌”,发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最大效能;注意融入文化的理念,以文化促进品牌的创建和产业的发展。 (五)健全市场流通体系。以水生蔬菜种植基地为依托,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加强水生蔬菜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一座占地200亩,集电子商务、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全国水生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六)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市场引导,积极与企业和合作社联系,让企业、合作社与市场对接,走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生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三版 离线
级别: 普通会员
UID: 10658
精华: 0
发帖: 25
在线时间: 64(时)
注册时间: 2007-10-20
最后登录: 2017-07-31
沙发  发表于: 2016-01-14   
你说了这么多,客观现实却是被迫让渡的生态的股民再一次被人耍了,回归主板依然遥遥无期、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