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主题 : “三线作战”的后果并不可怕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楼主  发表于: 2016-01-17   

“三线作战”的后果并不可怕

2016-01-15 肖仲华 
现在很流行一种说法,即所谓货币战或金融战已经或即将在股市、汇市和楼市打响,中国政府将面临“三线作战”的严峻局面。关于“三线作战”的后果,许多人描述得很可怕,似乎股市、汇市和楼市均将崩盘,整个中国经济将陷入深度危机,并因此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前期,我也很担忧,害怕天真的会塌下来。在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之后,我现在的看法有所变化,逐渐从不乐观变得乐观起来了。
1 “三线作战”肯定会有
阴谋论者认为,在股市、汇市和楼市的战争,是政府和所谓“敌对势力”之间的战争,至于这“敌对势力”到底是谁,又说不清楚,一会儿说是美国政府,一会儿又说是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游资。
我并不否认金融战争论,也不否认“三线战争”论,但我并不认同阴谋论者对作战对象的界定。中国政府要在股市、汇市和楼市“三线作战”,并非由于什么“敌对势力”的存在,也并非由于阴谋论的逻辑推演。事实上,中国政府一直都习惯于强力干预和掌控经济,这做法本身就决定了政府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之间存在博弈,在严峻的形势之下,把它说成是战争并不夸张。所以,所谓“三线作战”其实是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展开。至于市场力量作为战争的一方,到底来自谁,或者说来自哪些具体的参与者,这个就很难界定了,或许包括索罗斯等国际游资,也或许包括了美国政府的某种力量,更或许还包括了国内的各种资本力量,比如说“赵家的人”?
事实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股市和汇市的硝烟已经升起,只有楼市的战况还不明显。股市波澜壮阔,汇市也波涛骇浪,只有楼市还波澜不惊。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既要救股市,也要维护汇率的相对稳定,只有对楼市还没有出手。许多人认为,“三线战争”是“敌对势力”的金融入侵,政府是被动应战。我不这么看。我倒是认为,政府的手伸到哪里,哪里才会有战争。所以,战争的主动权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绝不是相反。
2 “三线作战”如何展开
“三线作战”的三个战场,如果要分成三个战线,股市应该是第一战线,汇市是第二战线,楼市是第三战线。为什么这么划分呢?这得分析考察政府拯救经济的思路。
首先说这股市的一线战。
中国经济的问题出在哪,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货币过度放水导致国企的盲目投资,并最终导致严重的过剩危机,所以货币是罪首,也是改革的切入点和抓手。
新一界政府做了许多事情,比如回收货币流动性以抵制过剩产能,比如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推动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经济,比如推动“一带一路”以实现产业转移,比如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以解决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如此等等。所有这些举措之中,最首要和最核心的工作是回收货币流动性。
新一界政府上台以后,做的第一件事,而且始终坚持在做的这件事就是回收货币流动性。起初是意图通过信贷政策的调整来实现所谓“控制货币增量,盘活存量”,但效果不好。效果不好的原因是金融体系并不配合,金融体系不配合是因为银行已经被房地产、钢铁、水泥、煤电等传统产业绑架了。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转而推动股市,希望通过股市来盘活存量。这一招很见效,股市立马就牛起来了,各路资金蜂拥入市,存量一盘就活。那些盘不动的资金一旦进入了股市,就能解决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政府想要扶持的所谓创新企业能通过上市筹到钱,其次是那些始终不听话,政府想盘活而又始终盘而不活的各路资金现在都自动跳出来了,政府正好可以逮个正着。所以,在牛市之后,就有了机构为主力的套现,把股市里的钱圈起来,圈进政府的口袋。这既盘活了存量,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回收了货币流动性问题。
可是,事情并没有设想的那么简单。中国的有钱人背后基本都有所谓“赵家的人”,消息异常灵通,他们比政府的反应更快,在4700点左右就开始逃跑了,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所谓股灾,致使政府的意图没有实现,或至少是部分没有实现。政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就有了救灾以及对股市和金融系统展开的反腐与改革整顿。如果没有股灾,或许对金融系统的反腐以及改革与整顿不会来得这么快。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股市和金融改革思路的时候,新年开市第一天,证监会出台了“熔断机制”,直接导致了延续至今的下跌态势,A股市值又减少了上十万亿。至于此轮下跌是不是“融断机制”导致的,我们先不管它,总之股市里又被套或被圈走了大笔的钱。去年至今,机构从股市里圈走的钱到底有多少,没人能说出准确的数字,但人们已经普遍感觉到市面上钱少了,流动性明显趋紧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是效果,或许也正是政府想要的效果。
股市的所谓一线作战就是这么打响的。这场战争,基本上应该算是成功的,因为至少成功地解决了流动性泛滥问题,政府手里能掌控的钱也多了,为后续的改革与调整打下了基础。不管是国企还是谁,你手里没钱了,不响应改革就没门了。你垮不垮不要紧,垮了更好,为重组、改革和转型创造了机会不是么?
再说这汇市的二线战。
汇市风险的根源,其实也主要源于人民币的流动性泛滥。人民币多了,在美元进入升值通道的情况下,想不贬值是很困难的。按理说,人民币贬值未必是坏事,至少有利于出口。但问题是,如果人民币快速贬值,就会导致挤兑美元的风潮,外汇会迅速流出,人民币会回流,这势必加速国内的人民币的流动性泛滥。如果政府操控汇率,以图缓慢地贬值,以实现汇率上的所谓软着陆,这似乎更好。但这也有问题,在贬值大势既定的情形下,势必会出现套利风潮,而且从实际的操作情况看,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存在价差,这又创造了一种套利机会。
许多人说,人民币水分太多,理应一次性贬值到位,这样套利就没有机会了。这其实是不切合实际的妄想,政府即使想这么做也做不到啊。因为汇率的形成是市场机制,政府操控汇率也只能通过市场上的买卖货币来实现,不可能像计划时代那样,反正外储很少,近乎为零,政府可以一个通知或文件就决定了汇率的多少。如今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政府有足够的外储,操控目前的汇率问题不大,从近几天打击在岸与离岸间的套利行为看,政府的行动还是很有成效的。大量抛售美元,回购人民币,直接导致了香港的人民币拆借利率飙升,这说明什么?说明离岸人民币储备还是太少了嘛。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真实的情况,过去我们总认为人民币捆绑美元,似乎我们的美元外储有多少,境外人民币相应就有多少。其实,我们忘记了一个常识,按汇率形成机制,一种货币是否值钱,主要取决于它在国际上的信誉,需求和收储这种货币的人多了,其本币相对外币的汇率相对才会高。人民币捆绑美元没错,但这印的钱基本都在境内,其泛滥也在境内,在境外的很少。这几天央行出手收购人民币,控制汇率立马就见了成效,居然还导致境外人民币紧缺,出现拆借利率奇高的情况就是证明。
当然,央行如此操控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是背道而驰的。但如果反过来看问题,这恰恰也证明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太低,也同时说明了汇率风险并不大,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
可能有人又要问了,既然汇市风险不大,为什么要如此操控汇率呢?这其实就是因为我前面说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国内出现挤兑美元风潮,人民币境外不泛滥,境内还是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至少还没有完全解决。毕竟人民币放水太多,相对美元存在的真实购买力差距太大,不操控,就会自然形成大幅贬值,只不过这引发贬值的风险来自国内而非境外。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伪了所谓境外敌对势力操控汇率,打响了汇率战的谎言。前面说了,打响所谓“三线战争”的,不是什么敌对势力,而是我们的政府,一切都还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我再补充一点,几万亿外储在谁手里啊?当然主要是在政府手里对吧。其实人民币贬值与否,对政府而言根本不用担心,只要手中有美元,人民币贬值怕什么呢,越贬就意味着政府越有钱不是么?所以,政府真正担心的是老百姓挤兑美元,不是别的。
最后是关于楼市的三线战。
政府是否救楼市,我一直认为不会,现在也仍然坚持这一观点。原因讲过多次,中国经济的问题,楼市是罪首之一,而其根源也正是人民币的流动性泛滥。
楼市会不会崩盘,我写过许多文章,一直认为崩盘是必然的,现在也仍然坚持这一观点。只要政府回收流动性的政策不变,楼市就必然崩盘,那些手里捏着大把房子的人,随着倾向流动性的进一步收紧,缺钱的一天终归会来。在缺钱的时候必然会甩卖房产,这就会引发楼价大幅下跌,逐渐回归理性。
有人会说,既然楼市绑架了经济,尤其绑架了银行,楼市崩盘势必导致银行破产,政府不可能不救。楼市绑架了银行没错,绑架银行的其实不只是楼市,还有股市。A股上市公司中,差不多有一半公司存在股权质押贷款的行为。这几天股市下跌,就有许多人在谈这方面的风险问题。
中国银行的真实现状是,手里捏着大把的房地产和股票,都是抵押放款换来的。股市或楼市崩盘,银行坏账就势必导致银行有破产的危险。但是,我们要知道,政府救银行固然是必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需救股市和楼市。如果说救股市是为了回收流动性,那么救楼市就完全是相反了,只有施放流动性才可能救楼市对不?
如果说政府在楼市里也面临一场战争,但这战争的目的绝不是救楼市,而是救银行。怎么救银行,前期我说过,通过债市转移银行的不良债权是一招,目前看,这一招推行起来未必容易。但是,政府并非没有别的办法。比如政府还可以通过回收的货币来救银行啊,用回收的钱来充抵银行坏账行不行?如果考虑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不能倒闭这个前提,我看是完全可能的,也行得通。政府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主动权。
3 对“三线作战”后果的预判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三线作战”的后果不会太糟糕。股市是要救的,因为这关系整体的改革路线的推行;也有能力救,钱都圈到手里了嘛。汇率是要维稳的,也有能力维稳,美元主要都在政府手里嘛,这就意味着掌控了主动权。几轮股市的动作下来,百姓手里也没多少人民币了,百姓手里没有人民币还怎么挤兑美元呢?楼市不需要救,把控好银行的风险就行了,反正政府有钱,解决银行的坏账不是什么大问题。楼市崩盘了,对经济转型是大好事,求之不得呢。
唯独难办的,恰恰是在这“三线战争”之外的战争。“三线”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如何振兴实体经济,毕竟这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救实体经济必须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就必须回收流动性,盘活存量,把钱投到新经济上面去。事情正在朝这个方向走,但困难也是很大的。传统产业要经历阵痛,甚至是惨痛,这没有办法。今后的几年,中国经济可能会进一步下滑,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就是了。没有老死,又如何能有新生呢?“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毕竟是要涅槃对吧。
总之,所谓“三线作战”会客观存在,但并不可怕,可怕的仍然是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能否成功,“一带一路”的战略能否成功,人民币国际化能否成功。

五股丰登 离线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130032
精华: 0
发帖: 520
在线时间: 478(时)
注册时间: 2015-08-18
最后登录: 2017-05-25
地板  发表于: 2016-01-17   
回 1楼(落叶) 的帖子
银行  保险  信托  证券机构  都是  空手道

不产生  剩余价值

他们的效益  反而好  工资高  

实体经济  能好吗?

南辕北辙!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板凳  发表于: 2016-01-17   
屈宏斌:
要遏制通缩性螺旋式下行就必须扩大有效需求。减税费和增加有效投资补短板是主要抓手。是时候盘活超过20万亿的政府和机关团体的存量资金了。要补的短板很多:地铁,地下网管,雾霾和水污染治理等。老龄化将导致储蓄率5-8年后明显下降,在此之前应尽快多补些短板,否则未富先老的噩梦就会成为现实
落叶 离线
级别: 一级荣誉会员
UID: 31584
精华: 11
发帖: 16449
在线时间: 6288(时)
注册时间: 2010-01-27
最后登录: 2020-04-06
沙发  发表于: 2016-01-17   
聂圣哲
【其实】中国人做梦都想当老板,都想发财,根本用不着谁来号召什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啥滴。问题是,当企业的五险一金占工资总额40%以上,融资成本在20%以上,种种税费在20%以上的背景下,干什么能赚钱?在现有企业都纷纷关门歇业的语境下,忽悠刚出校门的学生来创业,岂不是现实版的“何不食肉糜?”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