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沪港通”到“深港通”:市场趋势与战略定位
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90年代.2015年香港交易所是全球IPO第一名,2016年应该还是第一名。
第二个阶段是2001-2010年,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股权分置改革,流动性显著提高,这个时期对外开放的主要路径是QFII.
第三个阶段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放时代。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下,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和支付领域的使用不断地扩展。与此同时,直接投资通道也在扩容,即RQFII的获批.因而“沪港通”启动,特别是“深港通”的启动,搭建了一个基本的共同市场平台。
为什么说特别是“深港通”开通的影响尤其重要?因为“深港通”在延续”沪港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少新的突破——扩大了上市公司的覆盖范围,取消了交易总额限制,引入了保险公司等新的机构投资者。同时,在满足基本的适当性要求的前提下,如果一个投资者拥有三家交易所中间的任一交易账户,就能相对便捷地在另外一家交易所投资。通过在“深港通”和“沪港通”范围内的交易覆盖,三个交易所市场就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沪港通”、“深港通”的启动,对这一部分基金投资中国市场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市场加入MSCI等国际主要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