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外访
@唐史主任司马迁 原创 2017-11-02 09:10:30
外访我们做过很多次,最成功的一次是访英和访美。我当时甩过口诀的,有兴趣自己挖。
在诸多外访中,一定要注意,破冰意义的外访是首当其冲,最有市场价值的。鉴于我们和世界上普遍大国都已经建交,这个就没法搞了。但如果哪一天,国台办宣布台湾当选省长来北京拜谒,或者大陆领导人去巡视台湾,那么福建票可以原地全数封板,甚至东方航空这样的票也可以立刻原地封板。虽然这不是外访,但就举个栗子,说明破冰的意义。
除了破冰以外,便是盟会。这种东西,稍微读过春秋战国一点历史的都懂。三个君主扎堆,搞个高坛,然后说,咱们一起称王吧。类似种种,在现今社会便是高峰论坛。比如去年在杭州的G20、今年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这种来的元首多,社会聚焦力度大,所以通常是一大波预先启动的行情。
热度再往下,便是大国之间的互访。大国的概念,以我们为中心,G7已经不行了。也就是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德)关系。中日没法聊,所以通常是中韩关系补位。中俄关系来往太频繁了,连马云过去都座上宾,侃侃而谈做企业家不容易,做寡头政治家普京你太难了。所以,不新鲜。你看这是梅夫来,签了不少中长线的协议,连支付体系对接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都波澜不惊。说白了就是审美疲劳。同样审美疲劳的还有默婶,这次又当选了,来了又是博士全程陪同。信不信,再来媒体关注的点必然是“这次她会去菜市场买啥”。至于像马克龙这样的,屁股才坐上去,就来聊朝鲜问题,朝鲜他懂毛线啊。还有另外一位腐国梅姨,不让来。。。。等川普来过了再说。
所以,也就剩下一个中美关系。
这次访华,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朝鲜问题。这个不需要聊了。其次就是经贸问题。上次面谈决定谈一百天,一百天谈完了决定接着谈。要知道,我们谈世贸,多少年都能马拉松下来。你总统是有任期的,我2050计划,那是写在党章里的。所以,这便是优势,一个总统不好捏,那熬死他,熬死一个,美国的经济界就会推上来一个好谈的。按照川普现在的支持率,再熬他两年,估计连任不了了。
一边熬着,熬不下去的时候放点润滑剂,以防刚性正碰。比如来呀,你出口点牛肉过来。美国人很高兴,牛肉市场打开了。结果发现,中国人不吃冰坨坨的冷冻肉,在超市里越摆越卖不出去。有比如,我进口你点石油天然气,实际上在新增能源供给上,70%已经是新能源,光伏和风电的设备生产能力已经全球第一。所以,川普越需要胜利,往往得到的越是面子上的胜利。
以往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得面子,美国得里子。现在,反过来了。
你看一个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中国,它进不来,着急。
按规则,是要合资建厂。好,给你面子,口子开一下,允许你在我的自贸区,也就是未来的自由港区设厂。但是25%的关税照交,我得供应链的好处。这意思就是,我可以用你的配套商攒一个车,怼在你门口跟跑竞争。这个套路,玩了十几年了。可能看官不服,那我派保时泰到自贸区陪特斯拉玩怎么样?
这种模式,在中美关系中还不明显。在中韩关系中,非常显著。比如今年京东方有起色了,也在OLED上抢到话语权了。那么LG就哭了,LGD如果丧失中国市场的份额,会生不如死。所以拼命说服韩国上下,拿450亿在广州设厂,合资!
所以,要做外访,一定要看得清这种国际关系的变化。变化的核心是:体量竞争时代已经结束,中美体量在迅速接近。那么基于我们是6+,美国撑死了3+的GDP增长率,我们已经耗得起了。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进行生存空间拓展之后,更加耗得起。
如果我们回顾就会发现,从2012年之后,钓岛、南海、汇率、排放、国际分工、等等问题,只要耗下去,最后都是咱们赢。虽然有些是惨胜,但绝无以前那样一边倒的情形了。所以,归结到这次访华,谈得多而谈不成,那便是我们的胜利。
不疾而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