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
【余永定:近1.3万亿美元海外资产下落不明 钱去哪了】从2011年到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输出了1.28万亿美元的净资本,但是这些资本并未转化成中国的海外资产,相反,中国的海外资产减少了124亿美元 。近1.3万亿美元下落不明,这钱哪去了?
——从负债方来看
负债方资金的来源来讲,中国可能更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一是中国是高储蓄率的国家,可借贷资金充裕。美国恰恰相反,储蓄率非常低,当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他们的国民储蓄率只有4%、5%,而中国是他的10倍左右。
因此,在中国因为资金供给不足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二是中国的制度安排是其他国家所不能相比的。
一个国家要发生金融危机,其中绕不过的一个环节就是银行挤兑。除了经济因素外,中国的制度性因素也排除了银行挤兑的可能性。
例如,共-产-党-员们大概是不会去挤兑的。共-产-党-员起了带头作用,他的家属也不会去。
▌三是由于加强了资本管制,资金再次出现大规模外逃的可能性不大。
过去我比较担心资本外逃的问题,现在资本项目的自由化的步伐下降了。
原来无论是政府的还是党内的文件都有一个“加速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的提法,但在十九大的文件中就没有这一条了,我觉得中央还算及时把这个政策做了调整。
现在我们加强了资本管制,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也就没有了。
只要没有银行挤兑、资本外逃这条道路被切断,从负债方这边导致国内资金枯竭而恶化引起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四是当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包括中国的中央银行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处理流动性短缺问题的经验。
在通货膨胀并不严重的情况下,即便货币市场出现问题,通过降息、注入流动性的办法,央行完全可以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
比如,2013年曾经出现过两次货币市场利率急剧上升,央行马上采取措施降低了货币市场的利率流动性。
这样一来,我们的货币流动性基本上有保障了。
可以说,负债方是可以放心的,只要我们不犯政策错误,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总之,在资产方、负债方和资本金这三个方面,我们都存在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但是总体而言我们并不存在着要发生明斯基时刻的问题。
强调这一点有什么意义呢?
我认为强调了这一点之后,我们一方面要注意继续地推进各种各样的改革,防止明斯基时刻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以至于妨碍了我们经济发展的其他重要方面。
如何防范“明斯基时刻”的到来?
▌第一,要完善跨境资本的流动管理。▌第二,抑制企业杠杆率上升。▌第三,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失控的问题。 ▌第四,加强金融监管、压缩影子银行套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