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目前,美国有能力做的只有推迟债务违约那一天的到来,根本没有找到治本之良策。
不少美国人不得不承认,美国无力解决债务增长问题。
明知是“陷阱”,为啥非得跳?
既然大家都明白,购买美国国债是一个巨大“陷阱”,照理说,理性的市场主体不会让自己陷进去。
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从表面看,中国作为美国大债主,应该享有特殊地位,可以对美国“放硬话”了。
按照某些中国经济学家的逻辑:如果中国不高兴,只要跺跺脚、抛售几百亿美元国债,就会在国际市场引起恐慌性抛售,这意味着美国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因此,中美事实上已形成了经济恐怖均衡。
联想到近年来美国政经高官在对华关系上不时放软身段,似乎也验证了中国对美筹码加重之后的无形威慑力。
然而,在全球既有经济与金融分工格局依旧、美国依然掌控国际储备货币大权的情势下,非理性的“愤青”办法无济于事。
美国“老资格”政治家基辛格的话一针见血:“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美国为何如此任性?因为底气很足——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倒,美国即便欠下数十万亿美元债务,也不会有事,美国支付的利息完全可以通过美元贬值稀释掉。
早在2009年,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库帕断言,美国国债市场是相对低风险高回报的市场,而且其深度、广度及流动性无与伦比。
事实上,这些年来,美国国债市场是世界上唯一可容纳高达10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池的债券市场,在通过贸易赤字输入大量廉价实物资源和输出大量美元的同时,美国又通过国内发达的金融市场输出金融资产,吸收流出的美元回流到美国来提供融资,推高美国股市。
可以说,只要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国就可以维持债务经济模式。
因此,世界已经或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到所谓的“美元陷阱”中——如果主要债主大幅抛售所持有的美国国债﹐甚至哪怕只是表达出抛售意愿﹐这些国家的本币兑美元就会受此影响而下跌;此种情况将迫使这些国家干预汇市﹐买入美元来保护出口商的利益。
换言之﹐这个“陷阱”的存在,使这些央行不得不继续将美元投资到美国国债中。
确实,假如抛售美国国债就能达到挟持美国经济的目的,当年心高气傲的日本恐怕早就“大展拳脚”了。
这种逻辑,也是没谁了
“美国欠中国的钱终归是要还的”,同样出自基辛格之口。
这句话听起来很别扭,“终归是要还”暗含着拖的逻辑。
前几年,美国债务纠纷愈演愈烈之时,一些美国政客居然叫嚣:既然是中国的钱,那就没必要还。
尽管这可能是一小撮美国右翼人士的博眼球关注之举,但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美国太霸道,二是美国耍无赖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当然,美国也可能是有意为之,通过某些政客放话出来,以试探中国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