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形式的保障房都在推高房价固化贫穷拉大人生格局和财富差距!
【学员必读 特别公开】
童大焕—2018年6月6日
2018年6月5日上午,深圳市举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新闻通报会,会上发布了 《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这部《意见》明确了面向未来18年(2018年至2035年)的住房发展目标。同时对住房供应结构和比例进行调整,明确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60%左右,出租和出售的住房各占50%左右。
《南方都市报》报道称,这是继98房改之后,深圳住房体制迎来“二次改革”。
先来看这些重点:
1、安居型商品房或将新增财产限额门槛、并采用轮候、抽签、摇号等方式确定租售对象;
2、人才安居房或可在一定年限内实行封闭流转;封闭流转期间 ,因另购市场商品住房等法定事由或自身原因需要转让的,应当面向其他符合申购条件的对象转让,或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3、首次提出对出售的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实行一定年限内的封闭流转,购房人自购房之日起累计在深缴交社保15年,或者年满60周岁且购房满十年,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取得完全产权,并按一定比例缴交增值收益。
4、人才住房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60%左右,安居型商品房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50%左右,而公共租赁住房只租不售,租金在以上几类住房中属最低,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30%左右,特困人员及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租金低至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10%。
计划到2035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
为什么是170万套,而不是200万套或者是100万套?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常住人口1253万人,预计至2035年,常住人口将达到1800万人,新增约550万人,预计新增住房需求约180万套。综合考虑土地供应和住房建设筹集能力,将住房总量目标确定为170万套是必要的、可行的。
但事实是:a2010年以来,深圳新房住宅年成交量在30000套至50000套之间波动,取平均数,40000套。从今往后的18年,每年40000套,就是70万套左右商品房。b上述需求,没有考虑现有深圳居民的改善需求。c深圳现有的实际常住人口,远非官方公布的1253万,而是至少2千万。d未来人口增量,是加速增加还是减少?市场是动态的,并非静态的。
有一点是肯定的,政府想加强对市场房源的控制权,因此今后在房源短缺的大都市推广的可能性大,深圳只不过是第一个试点城市而已。
这里着重分析个人住人才房、安居房是否划算的问题。
姑且不论,真正的人才不是靠政府认定的,而是靠市场竞争出来的;靠各种保障、保护和优惠才能生存的不是人才而是怂包,温室里养不出大树只能养藤本草本植物。
“人才住房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60%左右,安居型商品房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50%左右”,这段话被许多媒体自媒体欢呼为4折、5折买房,但这明显是误人子弟的解读!
看文字:“对出售的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实行一定年限内的封闭流转,封闭流转期间 ,因另购市场商品住房等法定事由或自身原因需要转让的,应当面向其他符合申购条件的对象转让,或由政府按规定回购。购房人自购房之日起累计在深缴交社保15年,或者年满60周岁且购房满十年,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取得完全产权,并按一定比例缴交增值收益。”
这明显是有限产权,“购房人自购房之日起累计在深缴交社保15年,或者年满60周岁且购房满十年,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取得完全产权,并按一定比例缴交增值收益”。意味着漫长的15年后“符合条件”才能交易,而且还要按一定比例缴交增值收益。
▲这合算不合算?我给你举个我自己的例子:2003年我花10万首付买了一套价值50万元的商品房,6年后的2009年以将近100万元卖出,不增加一分钱投入,“农村包围城市”,优化置换成更好地段220万元的另一套独立产权房(月供增加但租金增加得更多),现在净资产比原来100万卖出的那套多出了400多万,8年时间。
你再自己去算一算买一套“半价房”封闭15年不动的收益和成本。
所以,我一再强调:独立产权房是普通百姓抵御通胀的唯一工具。
财富是自由产权、自由流通、自由交易的副产品。热爱自由的人不仅能够收获自由,而且能够收获更多的财富,进而使自己愈加自由。
反之亦然。
金色娃娃鱼999说:弗洛姆说过,自由是一种天罚。对有的人而言,自由是梦寐以求的目标,可对更多人来说是一种威胁。人在天生渴望自由之外,也有一种天生的臣服愿望。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把自己交给集体,交给组织吧,这样可以摆脱一切个人的缺点和怀疑,借以安慰自身,汲取生活信心。
▲同时,在封闭期内“因另购市场商品住房等法定事由或自身原因需要转让的,应当面向其他符合申购条件的对象转让,或由政府按规定回购”。意味着在漫长的封闭期内,购买人将享受不到房屋增值的收益!
▲还有,“安居型商品房或将新增财产限额门槛、并采用轮候、抽签、摇号等方式确定租售对象”。排队等候,会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2011年,国家宣布3600万套保障房计划,同时时任总理公开对全民说“房价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结果很多人等保障房。但是几年过去,多少人没有等到保障房但同时房价又翻了几倍!
▲在供需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保障性住房占比越高,商品房价格越贵。香港据说保障性住房占一半,新加坡占8成。这两个“楷模城市”商品房价格高不高?
▲一切形式的保障房都在推高商品房价,一切形式的保障房都是固化贫穷的陷阱,一切形式的保障房都在拉大你和市场人的人生格局和财富差距!
一生中,不竭尽所能积极主动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是可怜、可悲、可恨、可气的。
附:保障房“固化贫穷”的坚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