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愤青
金融到底是什么
金融是杠杆,有杠杆自然就会有风险,这个话是对的,但是这个话是废话,就如同核电站是核电,是核电就有风险,那是不是意味着核电就不需要管理了,任由风险肆虐?金融不但有风险,还是高风险,他关系到百姓的财富,千家万户的财产权利,这种风险就更值得监管重视和慎重处理,现在金融风险在高位运行,恰恰是大量专家学者所鼓吹的金融过度自由化给推出来的产物,大量的资金通过杠杆被创造出来,造成了市场资金泛滥的情况,因为我国的基础货币除了09年四万亿外并没有大的滥发,外汇占款有所增加,实际也有限,表明了大量的资金是层层杠杆叠加出来的,这些杠杆的层层叠加的过程就是不断所谓的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不断的所谓各种金融创新的衍生,本质就是一个不断创造杠杆的过程,到了今天市场到了杠杆拉倒极致的时候,去杠杆已经成为了市场自发出现的一个状态,我们很快会发现我们看上去很多有钱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有钱的人。会很容易随着泡沫的破灭而一下灰飞烟灭,大量的高杠杆资金在过去几年呼风唤雨,到处做着钱生钱的游戏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杠杆是什么,不知道风险是什么,每天做着美梦,每天发着大财,现在开始金融监管趋严了,这个时候出来喊话,说做金融就有风险,监管不能把我干死,要允许有风险存在,我就在想那里有那么好的事情,钱你要赚,风险不想接受?说实话,这次监管就是要干死过去几年大量肆无忌惮在金融市场捞钱的高杠杆资金,目的也很明确,手段也很明显。纯粹的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捞钱游戏,玩一票是一票,*****才会让你不断的把这个游戏给玩下去。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一次在闭门监管会议上的演讲实在懒得写了贴出来算了,13年的演讲,当时很多专家学者拼命的鼓吹金融自由化,我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认为没有节制的进行金融自由化,总会有一天社会为之买单,而现在很可能就是到了买单的时候:
我一直觉得金融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金融本身的问题,一定是来自于金融以外的问题,他可能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外化和延伸,我们在选择选择的金融制度,一定是依附于大的时代背景,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能脱离具体的发展阶段看金融业,你让原始社会用上美国的金融制度,其实也没意义,压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制造出更多的问题。这个角度来看,金融只是金融,无好无坏,不带情感,他给社会的作用好坏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这样的工具,甚至可能更多还是取决于其他非金融因素,因为,金融本身是个经济学衍生附属品,金融在创新方面其实也只是金融范畴的概念,依然逃脱不了经济学的范畴,所以,我一直对所谓的金融创新没抱有什么太大的期望。回头看金融史,过去一百多年来的金融史上,能称之为创新的金融变革,其实极为有限,大量曾经被称赞为创新的金融产品,要么消失了,要么就是直接引发了大地震,被叫停了。绝大多数创新的代价是极高的,而且带来的社会伤害也很大。
现在很多人说金融是强国之根本,说要保护先进的金融体系,我认为是扯淡,我认同实业兴,金融兴,金融稳,社会稳的说法,但是我不认同金融强,国家强的说法,这个说法必然是不靠谱的。什么狗屁学者说,金融强大了,所以英国打败了荷兰,扯淡去吧。就当时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程度来看,荷兰都领先英国,但是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实业的不断发展,从而使得整体国力逐步强盛起来,干掉了荷兰这种纯粹以贸易工商业作为支柱行业的国家,跟金融毛关系啊,金融在当时所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呢。落后野蛮的元朝搞死了出现了纸币的宋朝,不知道能否来举例?太多这种乱七八糟的案例了,别以为干了金融学者这件事情,就非得把金融碰到天上去呢?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必然是依附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实体经济不好金融不可能好,就金融谈金融,都是弱智言论。
我写《支付革命》的时候,谁都不信中国金融业效率很高,我让他们去香港,去台湾,去美国走走看看去,回来都傻眼了吧,人家支付跨州,跨行,至少三个工作日,我们呢?全国即时到账,谁还敢说中国的效率低?在这种情况下一堆人喊着互联网金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不知道意义在哪里啊?都这么高的效率还去提高干嘛,*****吃多了,会死人的。
我们讲究效率一定是社会整体效率,单个效率再高有意义么,尤其是金融这种负面性极强的东西,效率抬升的副作用只会更大,而且从社会整体均衡理论来看,单一效率极高一定是挤占了其他领域的资源来堆积而成的,从而最终其实是伤害了其他层面的效率提升的,我们的金融业陷入到效率过高的魔咒中去了,使得每个客户经理都只会干两件事请,没命的拉存款,然后闭着眼睛放贷款。结果是什么呢?只会让钱不断的流入到高收益、重资产中去,从而进一步形成了实业无人做的境地,极大加强了实业空心化的趋势。这种效率要来干什么呢?如同时速500公里的发动机安装在QQ汽车上你肯定不敢坐,整个国家经济形势不够好的时候突出某一个结点的效率,对整个经济没有任何好处。感觉都好像是发善心却去干了一件不太好的事。社会最大的危害,一定是来自于以行善的名义作恶,虽然我也感觉很多人的初衷的确是也想为国家好,为社会好,想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哪些跑路的人,谁会一开始就想着来骗钱啊,只是玩着玩着发现玩不下去了,发现无回头路可走了,于是又是一声叹息了。这种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有点悲哀。
或许偏激了点,但是我想说的是社会的问题绝对是不可能一点突破全面开花的,社会的进展一定是系统性工程,每个环节都不可以偏颇,都需要的努力,而现实中我们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国防、教育、科学、医疗,哪个问题不比金融重要?我们现在都指望金融好了整个社会问题都解决了,这是我们自己过于浮躁了。想做一招鲜的事情不可能,也不现实,世界从来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很多问题优越于金融,不能只说金融很重要,那是对社会的不负责,我觉得金融从业者还是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问题,别屁股决定了你的脑袋。
我们现实回顾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动态的、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短期好玩的东西,长期往往是不好玩的,而民众更热衷于追逐看短期,一旦受到伤害,却悔之晚矣。要做好这个平衡点很难,这需要考验监管者的智慧。
1929年,在美国每个人都沉浸在成为了千万富翁的一派喜气之中,每个人都在计算自己一天又赚了多少钱,天天派对,夜夜笙歌,纸醉金迷,而突然有一天,世界崩塌了,所有的钱,都成为废纸一张,全国范围内,几百万人流离失所,金融投机的泡沫在一天之间崩塌。这场危机席卷全球之后,直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二战不敢说是金融创新引发的,但是,各种不受管制的金融及金融创新在这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好。1994 年、1997年、2008 年的各种危机,都可以看到所谓的金融创新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并不是都是如大家想象的美好。
而且,再回头看,过去一百年来,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但是我们要去反思一个问题:金融创新跟经济发展的关系到底是如何的?事实上,金融工具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但是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是否得到下降?是否有更多的普及面?全球范围内,可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验证。至少现在的实体企业获得资金成本不但没低下去,反而更高了。
所以,金融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命题:并不是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是对的,且合理的。事实上,创新这个词的背后意味着极高的失败率,一轮轮的创新背后是以一轮轮的失败为代价的,也正因此,越是创新就越需要严格的监管,是不能脱离监管单独去看创新的,甚至有些创新绝对不是我们想承受就承受得了的。
金融没有道德属性,也没有阶级属性。回头看历史,金融之所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隐含的一个逻辑就是金融对暴利的渴望,这种渴望正是大工业时代以来,金融超越其他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现在提普惠金融、民主金融,让金融不要那么暴利,如同让一头猛虎不要吃肉,改为吃草,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老虎饿死了或者暴起伤人。
任何一样事物,如果依赖道德进行控制,必然是不符合商业模式的。因为道德是锦上添花,不是社会最低规则,道德很多时候是经不住考验的。一个时时需要拷问良心的行业,本身就不符合商业模式。所以,对金融不要抱有太大的道德要求,那不现实,虽然的确很多时候,我们要鼓励有道德的行为,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在现实中,有道德的企业会面临更多的竞争问题,因为你讲了道德,你就被一群不讲道德的人给搞死。
最后我扯一句未来监管的重点应该会让效率逐步让位于公平,公平,一定是公平才是社会希望之所在,在过去三十年我们一直讲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那么未来我们应该讲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什么?社会年代不一样了,增量有限的年代里保证参与者的公平才是监管最大的意义。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长江学者因为贪墨公款五十万判刑,与此同时看到的消息是雅柏特造假被顶格处罚六十万,于是感慨万分,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许多做实业的老板辛辛苦苦一年赚不了几个钱,而所谓的金融资本在二级市场巧取豪夺,成千上百亿却成为了顶级富豪,市场追逐的成功人士,市场公平正义何在?这种情况如果再不改变,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必然会是一个引发社会动荡的政治问题。老子曾经说,民不患多寡而患不均,本质都是反应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最后,想到一点,很多人说证监会为什么不退市?这个问题我觉得退市固然是好,也是应该,但是根本上来看,实践角度其实是伪命题,为什么呢,因为事实上,在美国,香港,退市原因大体可区分为三类:一是因并购或私有化原因自动、自主退市;二是因达不到持续挂牌的财务标准或市场化标准而被迫、被动退市;三是因法人过失或违法行为导致退市。这几年会发现自主退市比例大概占了75%左右,大部分都是自己选择退出市场,为什么啊,因为骗不到钱啊,你去二级市场不就是为了募集资金么,但是大量的公司到了二级市场,很难骗到钱,越是成熟的市场,你会发现大部分的股票其实都是成交非常凄惨,从而导致你也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利益获得,但是为了维护上市公司每年有大量的维护成本,以及高昂的各种费用和信息披露,所以大量公司也就自己选择退市了,这个就是为什么退市这个事情,在美国市值退市或者股价退市是主流。当然我个人感觉退市制度出台其实也是很快的事情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这个是必然的事情。时间问题而已。